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题材·结构·手法——读《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
引用本文:高群,梧秋.题材·结构·手法——读《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J].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1979(1).
作者姓名:高群  梧秋
作者单位:洛阳市师范,洛阳市师范
摘    要:毛岸青和邵华同志是毛主席的亲属,也是在毛主席长期关怀、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革命战士.由于作者与领袖有这样一种亲属关系,一种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因此他们写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这篇回忆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其不可重复的特色,值得我们仔细体味。这里仅就题材、结构和手法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学习本文的一些心得。文艺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一个忠于生活的作者,应该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中去开掘、选择作品的题材。同是缅怀毛主席光辉业绩、歌颂革命先烈斗争精神的文章,它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