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交互主体论与研究生教学模式探索
引用本文:梁勇,陆秋平.交互主体论与研究生教学模式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Z1).
作者姓名:梁勇  陆秋平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计财物资处
摘    要: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最直接的矛盾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即教师与学生谁是主体的问题的处理,不同的处理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即教师主体论模式、学生主体论模式和双主体论模式。这三种教学模式各有偏颇,过度强调教师或者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之中的主体地位,甚至是皆为主体,就成为无主体状态。而在确定一方的主体地位时,却又影响和制约了另一方的指导性或者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或者说两者的作用都没有很好地得到发挥,从而难以实现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本文将结合研究生教育特点,提出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运用交互主体论观点及其教学模式的构建。一交互主体论及其教学模式的构建交互主体论,主要是西方哲学流派现象学的代表人物胡塞尔所提出的。该理论是在对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活动的探讨基础上而确立的。胡塞尔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着生动的、充满“人格主义态度”的交往。而这种交往就是一种主体的交往,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性质是“交互主体性”。“交互主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在交往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间是如何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的;二是在交往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如何对同一事物达到相同理解,也即主体间的共同性和共通性。...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