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宽容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引用本文:闫兵,孙丽娟.论宽容的教育价值和意义[J].新教育(吉林),2007(1):4-6.
作者姓名:闫兵  孙丽娟
摘    要:一、学生幸福的缺失 教育宽容的提出 笔者认为,幸福教育是一种源于生活而最终又回归于生活的教育,是一种教育者呵护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一种充满师生心灵沟通和对话的教育,是一种有动力性、意义性和终极价值的教育追求。所谓的动力性是指使学生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对真、善、美的不懈地追求;意义性是指学生个体在受教育过程中认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终极性指学生个体通过教育获得最高的善和智慧,得到心灵的极大的愉悦。我们现实的教育实际情况和幸福教育的目标相差很远,这和我们的教育传统和现存教育的问题有很大关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演变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求同”、“统一”、“标准”的心态,已成为人们一种难以割舍的文化情结和根深蒂固的传统,它盘踞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浸染在人们的观念、思想、言语、行动等各个方面,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集体“无意识”。我国现存教育体制和制度的僵化,加上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道尊”、“师尊”文化,使得一些缺乏宽容的教师在“师道尊严”的幌子下,使用专制、独断的方式来“教育”、“统制”学生。在教育现实中,有的老师甚至见孩子犯错误张口就骂,举手就打;有的声色俱厉、暴风骤雨、严加训斥、变相体罚、摧残心灵;有的失去信心撒手不管,任其发展,最后辍学,走向犯罪的道路。所有这些都是极端的不宽容做法,严重破坏了师生的和谐亲密关系,使学生失去了最好的教育时机。在这种情况下,宽容的“缺席”成了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成了教育实践中难以根除的痼疾。学生个体在受教育中,个性受到压抑,想象力受到抹杀,创造性不能很好地发挥,没有自己的民主自由的空间,甚至身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很难感觉在教育中的自由、民主和幸福。用宽容精神真心呵护学生的成长是进行幸福教育的时代呼唤。

关 键 词:教育价值  宽容  学生成长  幸福教育  心灵沟通  学生个体  民主自由  教育传统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