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武术“击打”动作中“二次发力”现象解析 ——以寸拳为例
引用本文:张勇.武术“击打”动作中“二次发力”现象解析 ——以寸拳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3):82-85.
作者姓名:张勇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四川成都,610041
摘    要:目的:以寸拳为例,从动力学和运动学的角度剖析武术“击打”动作中“二次发力”现象,为研究击打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名自愿者分成对照组(普通大学生)和实验组(咏春拳练习者),用高速成像捕捉仪及搏击项群测试仪测试关节角度、速度、加速度、时间及力量等指标.结果:踝、膝、髋、肩、肘关节角度迅速变化时间点,对照组左侧0.25、0.20、0.30、0.35、0.40s;右侧0.20、0.20、0.20、0.30、0.30s,右侧踝、膝、髋与肩、肘出现0.10s的间隔,出现“相互抵消”作用.实验组左侧0.35、0.25、0.35、0.30、0.35s;右侧0.25、0.30、0.30、0.30、0.30,出现高度一致性,产生“累计效应”.实验组五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1.对照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出现时间分别为0.421±0.176s、0.424±0.124s,时差0.003s,P>0.05;实验组分别为0.376±0.105s、0.333±0.103s,时差0.043s,P<0.001,最大加速度先于最大速度出现.结论:协调性(神经支配肌肉)和打击时机(动量和冲量关系)是武术“击打”动作中的“二次发力”现象的根源.

关 键 词:武术  二次发力  寸拳  解析
修稿时间:2015/1/18 0:00:0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