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通以声音,明以训释——读黄侃《经传释词》批语
引用本文:毛毓松.通以声音,明以训释——读黄侃《经传释词》批语[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4).
作者姓名:毛毓松
摘    要:湖南岳麓书社一九八四年出版的《经传释词》,在其天头上刊布了黄侃先生的批语。黄先生精通音韵训诂,著有《音略》、《声韵略说》、《声韵通例》、《说文略说》等重要著作。《经传释词》上的批语,是黄先生音韵训诂理论的具体运用,也是对《经传释词》所作的研究。这些批语,除了补证王引之原著之外,也对王说持有异议,表明了他自己独到的看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现就黄先生批语中所揭示出来的问题,归纳为几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以声为纲,辨明本字与借字 古书中颇多假借字,虚字尤多假借。黄先生在《说文略说·论六书起原及次第》中说,上古之时,“文不足用”,“故知假借之法行于太初,依其理以造形声之字,而假借之用益大。是故形声之字,其偏之声,有义可言者,近于会意,即无义可言者,亦莫不由于假借。”一般说来,既有借字,便应有本字,因此黄先生极重本字与借字的区分,他在《与人论治小学书》中谈到这一点,又专门撰有《求本字捷术》一文,阐明了寻求本字的方法。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