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球孢白僵菌附着胞形成的诱导
引用本文:叶剑.球孢白僵菌附着胞形成的诱导[J].农业教育研究,2004(1):66-67.
作者姓名:叶剑
作者单位:[2]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400716
摘    要:球孢白僵菌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它在防治农林业害虫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认识球孢白僵菌侵染致病的机理,对于充分发挥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球孢白僵菌主要是通过直接穿透昆虫体壁侵染寄主的。其中孢子在昆虫体壁萌发并形成附着胞,对于真菌穿透昆虫体壁进而引起致病起了关键作用。因此,研究球孢白僵菌附着胞形成的机制,对于认识虫生真菌侵染致病机理,十分必要。而探讨附着胞形成的理化因素,是研究附着胞形成机制的前提。基于此,本论文主要通过研究营养物质、昆虫翅膀以及pH值对球孢白僵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以期了解影响附着胞形成的理化因素。研究表明,不同的氮源对球孢白僵菌的萌发与附着胞形成有较大影响。球孢自僵菌在酵母浸膏中的萌发率及附着胞形成率比较低,而在蛋白胨中的萌发率及附着胞形成率比较高。在蛋白胨中,随着浓度的下降,球孢白僵菌的萌发率呈下降趋势,但同时其附着胞形成率呈上升趋势。如在2%浓度下,36h时球孢白僵菌的萌发率为99.8%,但未观察到有附着胞形成;在O.002%浓度下,36h时附着胞形成率最高,为63.4%,但它的萌发率却只有54.3%。球孢白僵菌在昆虫翅膀上的萌发情况较好,除蚜虫翅上的萌发率不高外,其余的均达90%以上,但其附着胞形成率却不一样。白蚁翅上的附着胞形成率最高,达31.2%;蜻蜓翅上的次之,为17.4%。在试验过程中,一直未在蚜虫翅上观察到有附着胞形成。pH值对附着胞也有较大影响。在蜻蜓翅上,pH值7.73下的附着胞形成率最高,为17.9%;pH值8.18下的次之,为17.2%。在豆娘翅上,情况不尽相同,pH值6.98最适合附着胞的形成,形成率为19.1%。

关 键 词:附着胞  球孢白僵菌  萌发率  虫体  侵染  体壁  昆虫  翅膀  蜻蜓  虫生真菌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