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模仿论”与“含义结构论”——有关传播内容的两种理论在电视专题片的实际运用
引用本文:郝海雁,马风.“模仿论”与“含义结构论”——有关传播内容的两种理论在电视专题片的实际运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5).
作者姓名:郝海雁  马风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郝海雁),杭州电视台(马风)
摘    要:在大众传播理论中,有关传播内容如何影响受众,存有两种主要的理论,一为“模仿论”,一为“含义结构论”。最初由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等人在本世纪60年代提出的“模仿论”,主要从总的方面解释人们如何获得新的行为方式,试图解释人们怎样观察他人行动以及怎样采纳这样的行为模式来处理应付自己面临的各种问题。而“含义结构论”则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描述现实世界时,赋予语词和其他符号一定的含义或暗示出一定的观念指向,从而影响受众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理解,进而影响受众的行为。“模仿论”注意模式的刺激与受众外部行为的联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