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生产和消费环节的“非补贴型”政策孰优孰劣?——基于新能源车企研发投入促进效果视角北大核心CSCDCSSCI
引用本文:熊勇清,熊祯,吴敬静.生产和消费环节的“非补贴型”政策孰优孰劣?——基于新能源车企研发投入促进效果视角北大核心CSCDCSSCI[J].科学学研究,2022,40(7):1181-1191.
作者姓名:熊勇清  熊祯  吴敬静
作者单位:1. 中南大学商学院;2.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874208);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9JJ50144)。
摘    要: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背景下,加大“非补贴型”政策的实施力度,对于减少“补贴依赖症”并且有效激励新能源车企的研发投入十分必要。本研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考虑新能源车企政治关联差异的基础上,应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从显著性、敏捷性两个维度比较了生产和消费环节“非补贴型”政策对新能源车企研发投入的作用变化,分析两环节“非补贴型”政策孰优孰劣。结果表明:“生产”环节非补贴型政策对新能源车企研发投入促进的显著性相对更高、敏捷性相对更强,能更大程度、更加迅速地促进车企研发投入的增加。新能源车企政治关联的差异性对生产和消费环节“非补贴型”政策实施效果存在影响,对于政治关联较低的车企,“生产”环节政策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相对更理想;对于政治关联较高的车企,“消费”环节政策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相对更理想。中国新能源汽车“非补贴型”政策未来的政策制定重点应向“生产”环节政策倾斜,倒逼车企加大研发投入,同时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权利边界,加强对新能源车企通过政治关联“寻租”并获取资源的策略性行为的监管力度。

关 键 词:新能源汽车  非补贴型”政策  研发投入  政治关联
收稿时间:2021-04-11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学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