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浅谈语文教学中相似思维的训练
引用本文:罗文志.浅谈语文教学中相似思维的训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4).
作者姓名:罗文志
摘    要:一、什么是相似思维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同与变异,只有相同才能有所继承,只有变异方会发展.变异是事物发展与运动过程中的差异.相似不等于相同,相似就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同与异矛盾的统一.相似现象就是客观世界物质的基本粒子在统一场作用下运动的一种和谐协调而又相互适应的组合形式.我们用以思考客观,认识事物,理解问题,进行创造,就是在进行相似思维.例如,世界上,几十亿人口中没有相同的指纹,只有相似的指纹,数不清的树叶中也不会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只有相似的叶子.这是为什么呢?要回答上述问题,就要用上述相似论的观点,在客观事物存在同与异的既矛盾又统一的过程中,展开相似思维,才能对问题获得正确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汉字数以万计,组成词,千变万化;词组成句,句组成段,段组成篇,虽有共同规律可循,但由于排列组合的内容和形式存在变异,而分别形成了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等,而各种文体的内部,又存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相似现象.我们用同与异既矛盾又统一的观点看待语文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同与异的矛盾,就是在进行语文教学的相似思维.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