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中国化与非宗派化:日本批判佛教论及其效应
引用本文:陈永革.非中国化与非宗派化:日本批判佛教论及其效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2):9-15.
作者姓名:陈永革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杭州,310025
摘    要:中国佛教既有前宗派时期的格义佛教类型,更有宗派佛教义学建构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证义"佛教类型.日本批判佛教论,作为后宗派时代佛教思潮,由于缺乏历史与文本的双重解读,并未真正如实地评判如来藏-本觉思想在中国宗派佛教创建中(即"证义佛教"阶段)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对唐代沙门法藏等人如来藏缘起论的阐释建构,没有足够的重视.

关 键 词:如来藏思想  本觉思想  批判佛教  佛教传统
文章编号:1000-5579(2006)02-0009-07
收稿时间:2005-12-04
修稿时间:2005-12-04

De-sinicization and De-sectarization: Japanese Critical Buddhism and its Impact
CHEN Yong-ge.De-sinicization and De-sectarization: Japanese Critical Buddhism and its Impact[J].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6,38(2):9-15.
Authors:CHEN Yong-ge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Philosophy, Zhejia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25,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