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主体性德育的悖论与转换
引用本文:王一春.主体性德育的悖论与转换[J].教书育人,2009(5).
作者姓名:王一春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摘    要:一、主体性德育的必要性传统德育侧重强调教师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仅仅被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将学生“听话”视为德育的成功,忽视了人的自主性,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试图用一种模式化的方式将社会道德要求灌输给学生个体;在德育内容上,传统德育重道德知识的传输,轻道德判断、比较、选择能力的培养;在德育功能上,传统德育看重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轻为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享用的功能。从这些方面来看,传统德育既不人性化,也违反了科学性的要求。

关 键 词:主体性德育  为社会服务  传统德育  学生个体  悖论  个体差异性  能力的培养  道德规范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