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异化劳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
引用本文:何泓.异化劳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7,7(5):27-30.
作者姓名:何泓
作者单位: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法系,四川,康定,626001
摘    要:由异化上升到异化劳动,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但异化劳动理论还不等于唯物史观,它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本文通过对异化劳动理论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分析,即着眼于分析劳动中形成的主客体关系——人与劳动对象、人与劳动过程、人与人的关系,把异化劳动看成是一种客观历史现象,从而揭示马克思是怎样把社会发展看成是自然历史过程、进而去研究历史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最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

关 键 词:异化劳动  主体  客体  人的本质
文章编号:1671-5365(2007)05-0027-04
修稿时间:2007-04-16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