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帮助学生走出"想当然"
引用本文:郑钢.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帮助学生走出"想当然"[J].教学与管理,2007(1):57-58.
作者姓名:郑钢
作者单位:浙江三门县城关中学
摘    要:多年教学实践中,颇感头痛的是,初中学生总是很难走出物理现象分析的"想当然". 一、"想当然"现象溯因 1.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比较高 "物理知识并非是自然界实际存在的物质运动原原本本的照相,而是人们对它们进行思维加工、去伪存真、抽象出纯物理属性,抓住主要矛盾,构造出理想的物理模型和物理环境,进而用它们描述自然界物理现象和物理运动规律的一套理论."1]物理大纲明确提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物理概念是某类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抽象化概括化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是物理概念的联系和发展.它们是物理学学科的基础,要想正确解释物理现象、真正解决物理问题,必须掌握物理概念与规律.学生之所以这么"想当然",就因为没有完全掌握物理知识.

关 键 词:初中物理教学  完全  学生  物理概念与规律  物理问题  正解  解释  学科  物理学  本质联系  趋势  变化  发展  发生  条件  过程  物理规律  思维形式  概括化  抽象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