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象征的意蕴——李金发诗歌中暗示、跳跃手法的运用
引用本文:郭亚明.象征的意蕴——李金发诗歌中暗示、跳跃手法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
作者姓名:郭亚明
摘    要:李金发于1920年在法国留学时开始写诗.并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熏陶,他是我国现代初期象征派诗的代表人物.在诗歌创作上,李金发注重对内心世界和无意识领域的开掘,强调表现瞬间的感受、直觉,表现人性的异化和扭曲.同时强调用具有物质感的意象来象征暗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暗示是象征派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著名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提出象征诗歌美的神秘性,就是“一点一点地把对象暗示出来.用以表现一种心灵状态”.李金发正是用了一些很朦胧的意象和语言来暗示描写对象和抒发感情的.在他具有代表性的《弃妇)一诗中,诗人着意刻划了“弃妇”的被社会抛弃、孤苦无告、凄惨的一生:“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次睡.”弃妇以长发为屏障隔断了现实和生死、“黑夜与蚁虫联步徐来./越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遭弃的日子是凄凉孤独的,黑夜更是如此死寂.以至于蚁虫发出的声音竟如荒野的狂风怒号一般撼人心魄.很多年过去了,弃妇已虽生犹死,心如搞木,“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