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多维思考
引用本文:吴潜涛,潘一坡,谢梦菲,蒋笃运,辛世俊,王鑫,王东虓,魏晓璐,尹红领,杨峻岭,刘雄.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多维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23(1):92-117.
作者姓名:吴潜涛  潘一坡  谢梦菲  蒋笃运  辛世俊  王鑫  王东虓  魏晓璐  尹红领  杨峻岭  刘雄
作者单位:1.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2.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8.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推动高校党建与高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2400410465);;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万物智能互联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培育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2A880029)阶段性研究成果;;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1VSZ017)研究成果;
摘    要: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擘画伟大复兴新蓝图,号召踔厉奋进新征程。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和突出亮点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高度提出“两个结合”,科学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根据和实践要求,为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水平提供了“金钥匙”。报告还首次专章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如何运用“两个结合”“金钥匙”指导支撑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新实践?本刊特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等著名专家学者进行解读。期待该专题能够引发更多专家学者对“如何更好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现实之问进行深入思考。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