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快慢分班与教育伦理
引用本文:高德胜.快慢分班与教育伦理[J].江苏教育,2009(29).
作者姓名:高德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摘    要:秋季开学了,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新生进行分班。很多学校以因材施教为借口,在新生入学时将他们编入快班和慢班(或重点班与普通班)。现在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准分快慢班,但各学校"智慧无穷",发明了诸如"特长班"、"实验班"、"火箭班"、"雷锋班"等等遮人耳目的名称,对国家的法律规定阳奉阴违。更有甚者,班级编号有时候也可以作为快班、慢班的"代号",比如"(1)班"在一些学校可能就是快班的代号。有的学校更隐蔽,往往不将重点班放在一个年级的班首,而是放在班尾或中间,比如"(5)班"、"(8)班"。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往往为快班配备最好的老师、最优越的教学设施,用与慢班不一样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备考。对慢班,虽然明着不说放弃,但在很多学校里,慢班实际上是可以忽略的,只要不出事就行。面对这一教育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追问,从伦理的角度加以审视,认识快慢班的危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