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古代蒙古族的时间观念
引用本文:欧军.古代蒙古族的时间观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Z1).
作者姓名:欧军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盟师专
摘    要:蒙古族对于时间观念的认识是逐步形成的。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特点,对民族文化诸方面的认知是由其居住的生态环境决定的,而且要受该环境经济类型的制约,同时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记时观念。 我们从《蒙古秘史》这部充满草原气息的战争史著作可以窥见蒙古民族对时间的把握。《蒙古秘史》作为一部战争编年史,以时间序列来说,上溯成吉思汗第二十二世祖,以其远祖孛儿贴赤那、豁埃马阑勒写起,到窝阔台在灭金战争结束后对国内外形势的全面总结为止,前后时间达五百年(公元八世纪至十三世纪)。其编年是以十二生肖按顺序计算的。《蒙古秘史》在时间序列的表述上,也是比较系统而又准确的。如“鼠儿年四月十六日,成吉思汗祭了旗纛去征乃蛮”。(193节)节肖年的后面是季节,如狗儿年秋、猪几年春,过夏(259节)紧接着是月、日,如正是夏四月十六日(118节),还有日夜,昼夜之分,如兼行了三昼夜(92节),最后是时分,如一日清早苍黄将明的时分”(98节)等。编年史以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古代蒙古民族的时间观念,表现了游牧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