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望乡到朝圣——以白先勇、张爱玲和三毛为例分析一代华文作家的乡愁诠释和个体精神转向
引用本文:袁雅琦.从望乡到朝圣——以白先勇、张爱玲和三毛为例分析一代华文作家的乡愁诠释和个体精神转向[J].文教资料,2012(33):69-71.
作者姓名:袁雅琦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一批大陆文人远赴港台、游学欧美,在大洋彼岸用作品诠释了他们心中的乡愁。白先勇的《台北人》和《纽约客》借时空感与死亡意象向我们诠释了深沉的乡愁,是没落的贵族对于大陆的一份思念,也是对于逝去的历史的一种反思与责任。而同样作为“最后的贵族”的张爱玲,其作品中老上海的背景设置,在物欲繁华的勾勒中将淡淡的乡愁染上了繁华尽处的衰颓。相比白、张作品中去国望乡的家国之思,七十年代的三毛远走天涯,流浪只为寻找前世的乡愁。这是一种新时代的乡愁.更侧重于个体的心的皈依。从望乡到朝圣,一代华文作家借乡愁的阐释,完成了个体精神层面的转向,带有思辨色彩.也是时代的投影。

关 键 词:乡愁  回望  时空  命运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