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诗歌教学的价值偏差
引用本文:韩旭东.诗歌教学的价值偏差[J].湖南教育,2006(17).
作者姓名:韩旭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大学文学院
摘    要:重理性分析,轻感性领悟。许多教师主要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往往一首韵味十足的古典诗歌被肢解成七零八落的拼盘,一首情文并茂的现代新诗被分析成索然无味的教条,诗歌鉴赏这一最富个性色彩、最具创造精神的情智活动,被程式化、标准化,从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有些教师则像讲文言文那样对诗歌作逐字逐句的解释,破坏了诗歌的意境之美,以至于把诗歌中丰富细腻的情感和灵性变成了一堆枯燥无味的符号,将诗意的世界变成一堆概念术语,语言的美感、情感的激荡、精神的愉悦都流失殆尽。重考试功利,轻审美陶冶。现在一些教师的诗歌教学,并不能让人感受到美。他们从考试目的出发,把诗句的整体欣赏课上成了零散的知识点的条分缕析课。他们的诗歌教学,教给学生的不是怎样去领略美、鉴赏美,而是教育学生怎样去猜测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怎样去排除三项选准一项,怎样运用常用的诗歌鉴赏术语、套语去写出适合评卷老师口味、命题者意图的文字来答题。重单一结论,轻独特体验。一些教师以参考书为依据,向学生灌输标准答案式的结论,总是企图把学生往一个既定的方向引导,把诗歌的每一个细节贴上标签,一清二楚,以教师的独断专行代替学生的体验和理解。诗歌教学的价值偏差...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