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构建数智时代社会记忆的多重证据参照体系:理论与实践探索
引用本文:夏翠娟.构建数智时代社会记忆的多重证据参照体系: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48(5):86-102.
作者姓名:夏翠娟
作者单位:上海图书馆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上海 200031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支撑城市记忆项目的‘数据基础设施’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19BTQ007)”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社会记忆”理论为人文和社会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新领域,也对文化记忆机构(GLAMs)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由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主导的数智时代,“数字记忆”成为社会记忆的新形态和新常态,数智技术将以记忆媒介作为研究证据的人文研究推向了“数字人文”时代,包括“数智证据”在内的“多重证据法”成为人文研究的新范式。文章通过梳理“社会记忆”理论的发展和对人文研究、文化记忆机构的影响,透视“数字记忆”的理论开拓和实践创新,分析“多重证据法”在数智时代的新内涵和对文化记忆机构提出的新需求,试图定义何为“数智证据”以及文化记忆机构如何构建数智时代的“多重证据参照体系”,来回应时代的呼唤,并进一步反思图书馆在其中的定位和责任。利用文献调研、需求分析、案例调研、实践验证等方法,突出“数智证据”作为数智时代数字人文研究范式对人文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重要贡献,并作出定义,同时构建了“多重证据参照体系”的技术框架,包括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算法基础设施建设和交流基础设施建设。以“上海记忆”为例,探索多重证据参照体系构建的方法和路径。从社会记忆的整体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来看,单个、单种文化记忆机构所保存和传播的文化记忆是不完整的、碎片化的,图书馆在作为“知识中介”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作为“记忆宫殿”的责任,而在借助数智技术将服务过程中的“交往记忆”固化为“文化记忆”方面,图书馆具有天然的优势。图5。参考文献39。

关 键 词:数字人文  社会记忆  数字记忆  数智证据  多重证据法  多重证据参照体系
收稿时间:2022/2/9 0:00:00

Building a Multiple Sources of Evidence Reference System for Social Me mory in the Data and Intelligence Era:Explo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XIA Cuijuan.Building a Multiple Sources of Evidence Reference System for Social Me mory in the Data and Intelligence Era:Explo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2022,48(5):86-102.
Authors:XIA Cuijuan
Abstract:
Keywords:Digital humanities  Social memory  Digital memory  Data and intelligence evidence  Multiple sources of evidence method  Multiple sources of evidence reference system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图书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图书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