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郭沫若民族话语建构中的“人民本位观”
引用本文:刘海洲,崔海妍.论郭沫若民族话语建构中的“人民本位观”[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100-104.
作者姓名:刘海洲  崔海妍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项目“从阶级话语到民族话语——抗战前后左翼文学的转型”(编号:2011HQ22090);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政治文化视野中的郭沫若文学创作研究”(编号:2011-QN-240);商丘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郭沫若文学创作的政治文化阐释”(编号:2011QN07)
摘    要:在抗日民族话语的建构中,郭沫若顺应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逐步提出了"人民本位观"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促使郭沫若的文学观和批评准则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更加注重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人民性。与此同时,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充分体现了"人民本位"的精神,重视"人的发现",尊重人的权利,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鼓动作用,实现了政治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关 键 词:民族话语  郭沫若  人民本位观  历史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