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数字技术条件下经济关系的虚拟化特征及其理论逻辑探究
引用本文:王琳.数字技术条件下经济关系的虚拟化特征及其理论逻辑探究[J].教学与研究,2022(3):54-65.
作者姓名:王琳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超大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号:2019EJL00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外政治经济学的数字资本主义批判研究”(项目号:21CJL0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已深刻改变经济关系的表现形式,使其呈现出愈发鲜明的虚拟化特征,即生产关系呈现出人机关系的隶属化、劳资对立的隐匿化、劳动关系的分散化特征;交换关系呈现出数字代号的脱实化、交换价值的溢出化特征;分配关系呈现出分配矛盾的社会化、分配格局的重构化特征;消费关系呈现出消费需求的泡沫化、消费过程的生产化特征。虚拟化特征回答并刻画了数字技术条件下经济关系相比以往的特殊性内涵。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经济关系的虚拟化并未改变其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理论实质,反而正是资本所有者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促进商品价值实现以及重新分割剩余价值的利益关系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此基础上,经济关系虚拟化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仍遵循着经济关系演变的一般规律,即数字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经济关系虚拟化的程度和形式,社会基本所有制性质则决定着虚拟经济关系的属性和变化趋势。

关 键 词:数字技术  经济关系  虚拟化特征  利益关系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