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旧京的端午节
引用本文:鹿璐.旧京的端午节[J].北京档案,2016(6):41-43.
作者姓名:鹿璐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馆
摘    要: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据档案史料记载,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对于端午节名之由来,很多人认为端午节在五月初五,为何不称为五月初五节呀?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按照字面,其实端午节就是五月初五节的意思。“端”与“初”意思相同,因之“端五”即为“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故称“端午”。在很多地方,端午节也会被称为“端阳节”,若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有地方习俗认为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或“重午”。端午节是继春节之后又一重大的节日,我国各地对端午节都非常重视,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地方风俗。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那么旧时京城的人们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呢,让我们翻开史料,看看京城古人如何过端午节。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