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民国时期学校社会课程价值取向的嬗变
引用本文:阳光宁.民国时期学校社会课程价值取向的嬗变[J].池州师专学报,2008,22(2):111-115.
作者姓名:阳光宁
作者单位:阳光宁(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安徽池州,247000)
摘    要:课程的价值取向决定课程目的。新学制的诞生与社会课程的出现,一改我国学校课程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而倾向于个体本位;国民党统治确立后,政治上的统一,教育政策的制度化,社会课程价值取向复归于社会本位,并最终归宿于“国家”的政策和政府的政治理念。回顾民国时期学校社会科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或许能对当今社会科教育的推进有所裨益。

关 键 词:民国时期  社会科  课程目标  价值取向
文章编号:1674-1102(2008)02-0111-05
修稿时间:2008年3月6日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