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移情在道德教育理论中的体现
引用本文:郑培秀.移情在道德教育理论中的体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1):132-133.
作者姓名:郑培秀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卢梭要求培养孩子的道德和怜悯心。卢梭是性善论的提倡者,认为儿童生而具有善性,这是一切道德教育的出发点。他坚持认为人生来具有善性、有良心、能自爱和爱人。他得出人具有善性的结论主要依据人们对受苦受难的人产生怜悯、对受压迫的人给与保护、对不公正的暴力行为等恶行表示愤怒、对正义行为表示敬慕等。卢梭指出,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对于人类全体的相互保存起着协助作用。怜悯心是使我们设身处地与受害者共鸣的一种情感。所以为了使孩子变成一个有移情之心和怜悯心的人,就必须使他知道有一些跟他相同的人也遭受到他遭受过的痛苦,也感受到他曾经感到过的悲袁.还席该计他知道别人还有另外的痛苦和燕直。

关 键 词:道德教育  教育理论  移情  暴力行为  受害者  孩子  情感  痛苦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