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当代文坛难现《随想录》式作品之状况分析
引用本文:祥耘.当代文坛难现《随想录》式作品之状况分析[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1(2):10-14.
作者姓名:祥耘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湖北武汉430073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09064)
摘    要:杨绛《干校六记》以“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笔风,抒写了夫妻离情、女婿之死、母女别情,以历史的亲历者来叙写历史。巴金《随想录》反思“文革”,寻求惨痛的教训,以历史的见证者来叙写历史。丁玲《“牛棚”小品》捕捉作家与丈夫之间的美好情愫,季羡林以淡雅文笔叙写牛棚生活,陈白尘《云梦断忆》用喜剧手法再现了干校生活的情景,这些作品不约而同地回避对“文革”苦难的直接书写,尽可能隐藏作家自己的屈辱感,缺乏对“文革”作出直面的批判与反思。而《随想录》恰恰相反,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殉道精神,对“文革”恶疾使用手术刀,直批“文革”暴行,建立了一座文字上的“文革”博物馆。巴金还对他“文革”中揭批胡风等人的行为深表忏悔,这也体现上述其他老作家所无法比拟的博大情怀。

关 键 词:《随想录》  巴金  文革  历史见证者  揭批  反思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