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市民素养与韧性社会--公共图书馆参与社会转型的一个新课题
引用本文:吴建中.市民素养与韧性社会--公共图书馆参与社会转型的一个新课题[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14-19.
作者姓名:吴建中
作者单位:中国澳门大学图书馆 澳门 999078
摘    要:目的/意义]一个社区是否强大,有赖于该社区民众的内力,这种内力就是韧性。韧性是一种适应并应对变化的能力。一个有韧性的人,不仅有危机意识,有开放的心态,而且有应对变化和解决问题的素养。图书馆服务不仅潜移默化地提升民众的韧性素养,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有利于学习和交流的安全舒适的空间。方法/过程]从图书馆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其需求出发,聚焦韧性与可持续发展、阅读与信息服务在韧性培育中所起的作用、韧性社会与图书馆发展3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及其在社会发展尤其是在抵御风险过程中应有的作用,进一步表明图书馆与韧性社会建设之间的关联,并提出可化为具体行动的对策和建议。结果/结论]首先,要充分认识图书馆开展韧性素养教育的意义,并以此为切入点,努力拓展图书馆参与并融入社会的发展空间。图书馆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各种相关服务拓展到社会、家庭和个人。图书馆不仅要开展韧性素养教育,而且要为民众提升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技术素养以及职业素养等创造有利条件,为他们提供和谐安全的分享和交流空间。其次,要着力创新韧性素养教育活动,开拓新的服务项目。图书馆在继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同时,也应将阅读推广中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有效应用到韧性素养活动中,并通过参与社区韧性建设,拓展图书馆服务社区的新空间和新技能。最后,要大力提升图书馆应对各类风险和危机的能力及馆员自身的韧性素养。图书馆要树立大安全观和危机管理意识,増强抵御各类风险和危机的能力。韧性素养教育的过程也是馆员自我学习和锻炼的过程,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努力以更强大、更坚定的职业韧性投入并服务于韧性社会建设。

关 键 词:韧性  韧性素养  韧性社会  图书馆服务
收稿时间:2019-11-18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图书情报工作》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图书情报工作》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