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教师的“人格化管理”初探
引用本文:宋铁.教师的“人格化管理”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1).
作者姓名:宋铁
作者单位:临河三中 校长
摘    要:在教师管理中,通过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制度化管理,一般来说会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但是要取得管理的最佳效益,即在充分挖掘每个教师深层潜力上,还需要进行“人格化管理”.所谓“人格化管理”,主要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从人格的角度出发、理解、尊重、关心、信任他们,使其潜在能量得到自觉充分的发挥.教师属于知识分子阶层.在整个社会中,其文化程度、觉悟程度、受教育程度、道德修养等相对来说比较高.虽然他们有“清高”的一面,但是更具有自觉性、自尊心、事业心、责任心较强的优良的心理品格.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分析,属于知识分子的教师,在一定的物质生活需要基本满足后,他们的需要就会向高层次的精神和成就方面的需要发展和追求.因此对教师实行“人格化管理”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挖掘其内在潜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