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慢性肾衰患者透析前后血浆血管活性因子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引用本文:黄桂芬,崔志强,孙亦兵.慢性肾衰患者透析前后血浆血管活性因子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0(4).
作者姓名:黄桂芬  崔志强  孙亦兵
作者单位:张家口医学院一附院血透中心 075000 (黄桂芬,崔志强),张家口医学院一附院血透中心 075000(孙亦兵)
基金项目:河北省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
摘    要: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心房肽(ANP)、肾素(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在透析前后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设正常对照、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各30例,用比色法测定NO,放射免疫法测定ANP、ET、PRA及ATⅡ水平。结果:CRF组NO、ANP、ET、PRA、AT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05);透析后NO、ANP显著下降(P<0.05,P<0.01),PRA、ATⅡ浓度明显明显升高(P<0.01),ET透析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透可使CRF患者血浆NO、ANP降低,PRA、ATⅡ升高,提示ET升高可增加ANP、PRA水平,ANP浓度可抑制ATⅡ的分泌。

关 键 词:血液透析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心房肽  血管紧张素Ⅱ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