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浅释"邯郸"
引用本文:乐庆森,尹建兵.浅释"邯郸"[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4):20-22.
作者姓名:乐庆森  尹建兵
作者单位:邯郸市文物研究所,河北,邯郸,056002
摘    要:历史文献中最早记载"邯郸"二字的是<国语·鲁语>中的"与邯郸胜击齐之左"和<春秋·谷梁传>中的"织絇邯郸"."邯郸"地名的形成诸说并存.张晏认为"邯郸"是由"甘单"二字从邑而来.本文认为"邯郸"一名来源于"邯(丹阝)","邯(丹阝)"源于"甘丹","甘丹"是"甘"地与"丹"地之间的地域名.大约在商代武丁时期甲骨文中就已有"甘"地之名,最晚在春秋后期已有"甘丹"之称,并写作"邯(丹阝)",战国时期继续延用,约在战国晚期"邯(丹阝)"嬗变为"邯郸".其大致演变链条为甘丹-邯(丹阝)-邯郸."甘"地在今林州市,"丹"地在今高平市.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晋国和赵氏地域范围的不断发展扩大,造成了"甘丹"范围的演变,形成了后来的邯郸."丹"字演变为"单"的原因,可能是避讳赵王丹所致.

关 键 词:邯郸  春秋  武丁  晋国  商代  战国晚期  战国时期  高平市  扩大  发展

A Primary Explanation of Handan
YUE Qingsen,YIN Jianbing.A Primary Explanation of Handan[J].Journal of Hand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2004,17(4):20-22.
Authors:YUE Qingsen  YIN Jianb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