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民间识字课本中的教化意蕴——“杂字”与社会教化
引用本文:王有英.民间识字课本中的教化意蕴——“杂字”与社会教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2):78-82.
作者姓名:王有英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市200062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课题"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研究"(DAA010148),项目主持人:黄书光.
摘    要:杂字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流行于民间的一类识字教材。是和“三、百、千”并行的另一路识字课本。杂字之所以能在我国广大农村中流传久远,影响深广。究其深层原因,不仅在于其基本的识字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因而,挖掘隐藏在杂字读物中的教化意蕴,对于我们今天的农村教育、西部大开发地区的化建设、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明建设都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关 键 词:社会教化  杂字  教化意蕴
文章编号:1000-2677(2005)02-0078-05
修稿时间:2004年9月21日

The Civilization Implication in Middle of Folk Literacy Textbooks Rhyming Verses and Social Cultivatio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