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费尔巴哈人本学: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分向之契机——兼论其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引用本文:雒新艳.费尔巴哈人本学: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分向之契机——兼论其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4):3-7.
作者姓名:雒新艳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哲学系;
基金项目:河海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进入对当代中国国民性主流趋势的影响”[2009428511]之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置费尔巴哈人本学于整个西方哲学史背景,将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大致分为四个时期:(一)古希腊罗马时期。人是衡量一切、评判一切的终极标准,开启人文主义先河。(二)中世纪。人的精神与肉体、永恒性与暂时性发生分裂,导致抽象唯灵论的出现。(三)文艺复兴和近代经验主义时期。极力张扬肉体存在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既造成对人的机械化解读,同时显露出“理性万能”之端倪。(四)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继续弘扬理性,以精神与意识实体将人重新统一为一个整体,以此推动世界的一体化进程。费尔巴哈一反德国古典哲学由幽灵主宰世界的唯心主义传统,用感性的、直观的人重新统一世界,却由于“感性人”内在的抽象性和交往特性表征导致此后人文主义传统发生分向:一方是对费尔巴哈抽象思维方式直接继承的个体主义路线;另一方是超越费尔巴哈抽象的感性交往实践(即爱的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路线。最后,笔者指出这种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历史意义——在神圣性占据至高无上地位时期,极大地张扬了人的自然属性——和当代启示——从反面告诉我们弘扬爱的道德信条必须与现实的社会制度与物质保障相结合。

关 键 词:人文主义传统  感性人  交往活动  个体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