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认知盈余是如何产生的
引用本文:李鋆.认知盈余是如何产生的[J].青年记者,2016(30):36-38.
作者姓名:李鋆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摘    要:2011年,互联网研究学者克莱·合基(Clay Shirky)提出了“认知盈余”(Cognitive Surplus)概念并这样评价它的存在:“全世界累积的自由时间不断聚集而产生的新资源……全世界的认知盈余太多了,多到即使微小的变化都能累积成巨大的后果.”①尽管他认识到了“认知盈余”大量存在,但对它是如何系统产生的,并没有详细阐述.笔者认为,“认知盈余”实质上就是网络媒体消费形态变化所带来的“注意力增量”,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比,已经发生了三种根本变化:第一,大众媒体受众的非媒介时间已经变成了网络媒体用户的媒介时间;第二,大众媒体与网络媒体同时并联使用;第三,网络媒体之间同时并联使用.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变化.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