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也谈“登轼”句
引用本文:潘煦源.也谈“登轼”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
作者姓名:潘煦源
摘    要:一九七八年下半年起在全国各地试用的部编初中语文第五册课本中有《曹刿论战》篇。由于对其中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句理解不同,标点就各异,在运用电化教育时所画的有关场景自然也不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准确性。怎样正确标点“登轼”句?我们认为,既应正确理解古代“轼”的含义,又应细玩“登轼”句上下文的文义,还应根据《左传》作者在使用动词“下”、“登”时的行文习惯。前两点,《中国语文》一九七九年第一期陈富槐、彭延铭同志已有所论述。本文打算着重分析《左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