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学生感受社会烦恼行为的认知结构与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李春晖,阎晓军,马建智.大学生感受社会烦恼行为的认知结构与影响因素[J].衡水学院学报,2012,14(5):114-117.
作者姓名:李春晖  阎晓军  马建智
作者单位:1.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2. 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7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08110031)
摘    要:通过对849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了大学生感受社会烦恼行为的5个认知结构:一般交往中的社会烦恼行为、异性交往中的社会烦恼行为、公共场所中的社会烦恼行为、私人交往中的社会烦恼行为和课堂上的社会烦恼行为.同时探讨了影响大学生感受5类社会烦恼行为的4种因素:首先是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在前4类行为上感受困扰较重,最后一个行为相反;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在5类行为上均表现为困扰程度更重;非学生干部在第1种、第3种和第4种社会烦恼行为上比学生干部感受困扰程度重;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在第2种和第5种社会烦恼行为上比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感受困扰程度重.

关 键 词:大学生  社会烦恼行为  性别  独生子女  恋爱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