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多认少写”的学理依据
引用本文:董蓓菲.“多认少写”的学理依据[J].小学语文教学,2006(2):6-8.
作者姓名:董蓓菲
作者单位: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摘    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基石,已有的识字教学方法、经验都期望能解决识字与阅读的矛盾。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化了识字教学要求,提倡“多认少写”策略,目的在于提高识字效率,使学生尽可能早地进入阅读阶段。课改以来,有关识字和写字教学体系的确立、识字量的确定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科学的论证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一、“多认少写”的含义1.“多认少写”策略的提出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简化识字的教学要求为“认识”和“会写”两种。“认识”汉字,要求能读准…

关 键 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学理依据  识字教学  语文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要求  识字效率  教学体系  教育部  识字量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