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求解摩擦力做功易错根源浅析
引用本文:陈进文.求解摩擦力做功易错根源浅析[J].广东教育,2006(24).
作者姓名:陈进文
摘    要:易错根源之一:没有准确把握摩擦力做功形式的多样性,导致“思维定势”由于摩擦力的产生形式多样,因而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的形式更是复杂,若同学们不能根据功的定义和实际情景进行严谨地推理、判断,往往会出现片面理解导致出错.如:同学们中会出现这样的典型错误,认识:“滑动摩擦力一定会对物体做功,而静摩擦力一定不会对物体做功”.滑动摩擦力产生于相对滑动的两个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是否做功取决于受力物体对地(参考系)是否有运动(发生位移).若其中某物体对地没有运动,则作用于它的滑动摩擦力仍然不做功;静摩擦力产生于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若其中某物体对地有运动,则作用于它的静摩擦力仍然做功.可以看出,出现以上错误认识的根源在于没有根据功的定义进行全面、准确考虑摩擦力方向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关系.例1.质量为m的物块与水平转台台面之间能出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物块重力的k倍,如图1所示,物块与竖直转轴相距距离为R,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块将在转台上开始滑动.在物块由静止到开始滑动前的这一过程中,转台对物体做功为()A.0B.2kmg!RC.2kmgR D.21kmgR典型错例1:由于物块做圆周运动,所以物块受到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