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占有》中“阈限”人物的心理成长
引用本文:张涛.《占有》中“阈限”人物的心理成长[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7-60.
作者姓名:张涛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华东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0241
摘    要: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拜厄特在其代表作《占有》中通过细致刻画男女主人公罗兰和毛德的心理成长,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群体身份构建这一重要主题的关注。伴随小说叙事的展开,两位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历经动态的四个阶段:一开始两人受制于他人和传统,同处于不能独立的阈限阶段;在发现19世纪诗人信件这一过渡性客体后,他们逐步意识到走出自我封闭,和过去发生对话的必要性;在第三阶段两位学者进一步感受到完成相互主体间性交流是实现平等自我的关键环节;最终他们在关注外部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基础上成功跨越了成长所处的过渡阶段,抵抗住了后现代思潮对学者身份的消解,共同完成了各自心理的成长。

关 键 词:《占有》  心理成长  阈限  过渡性客体  主体间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