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对武术现状的几点看法
引用本文:江正茂.对武术现状的几点看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5(1).
作者姓名:江正茂
作者单位:北京体院
摘    要:这里发表的是江正茂同志写的《试论武术的演变及发展趋向》一文中的第<六>部分,其前五部分的小标题分别是:<一>武术与生产、<二>武术与军事、<三>武术与文艺、<四>武术与健身、<五>发展趋向。前五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武术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起源于生产斗争的劳动实践,武术运动的萌芽状态来源于生存和发展的低级本领,包括走、跑、跳、投掷等技能,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劳动技能的提高,人们逐渐产生了技击的意识,逐渐产生了今天武术的劈、刺、砍、扎等技术。原始社会后期,有了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也就出现了战争,从此武术成为战争中的主要手段——军事技能。战争、军事的发展推动了武术的发展,使武术的技击性不断加强和明确,内容日趋丰富。武术不但因其本身的技击性而具有攻防含意,同时也有其艺术的内含。如古代原始形态的武术,以描绘战争为内容的“武舞”,就对后来戏剧、舞蹈、杂技等艺术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原始的“舞”,业已兼有文艺和体育的两种因素,也是后来武术的套路的发端。在后来的演变中,有了动作的编排、布局、结构等创作技巧,逐步形成武术的套路形式。明清时期是套路武术盛行时期,内容和形式不断完善,理论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武术中的艺术性有了新的发展。武术的健身作用,本来是古已有之;不过,武术的健身作用变得日益突出,这主要是宋朝火器在军事上进一步应用,因而古代武术的直接军事意义日益下降以后的事,武术与军事逐渐分野,走上了健身和娱乐的道路,在明代的拳术中表现得已经相当明显。明戚继光撰《纪效新书》指出:拳法是“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举世闻名的太极拳也是在明代形成的。目前,武术作为防身健身以及娱乐的体育项目,正以迅猛之势向世界广泛传播。下面,第101页,是江正茂同志文章:《对武术现状的几点看法》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