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朗读中的审美再创造
引用本文:刘文彬.朗读中的审美再创造[J].云南教育,1994(9).
作者姓名:刘文彬
作者单位:云南教育学院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好的朗读胜似讲解,它可以使人如临其境,如见真人,如闻其声,能拔动心弦,激发感情.我平主第一次感受到朗读的震慑力是读大学时名教授刘文典先生给我们开“杜诗研究”这门课时,用古代吟唱法读《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几未休兵.”整个朗读过程虽然只有几分钟,但内涵却非常丰富.特别是读到“秋”时,声音拉得很长,而且有些颤抖,顿时使人联想起秋风萧瑟、戍鼓惊心的凄凉情景,似乎身上都有了寒意.还未讲解就把学生引入了诗的意境,感受到冷落、沉寂、悲凉的气氛,体验到作者忧思重重,焦虑不安的心情.刘先生讲诗感情非常投入,对古代诗人都像亲密朋友似的以号相称.由于以情带声,再加上一定的技巧,所以他的吟诵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当时仅以没能学会吟诵技巧为憾,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才认识到朗读的艺术感染力首先来自朗读者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感情的体验.要想使朗读产生强烈反响,最主要的就是要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审美再创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