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试论建国初期会道门渐趋消亡的原因——以安徽为例
引用本文:何孔蛟.试论建国初期会道门渐趋消亡的原因——以安徽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3-86.
作者姓名:何孔蛟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sk356)
摘    要:解放前的安徽乡村社会,会道门种类繁多,基础雄厚。建国初期,安徽地方政权通过大规模的取缔会道门运动瓦解了会道门的组织体系。会道门具有极强的再生功能,在取缔会道门以后,新政权通过加强乡村社会控制、革新乡村社会组织、改造乡村游民阶层、重塑乡村社会信仰等方式,重构了安徽乡村社会。乡村社会的重构,遏制了会道门的再生和发展,使取缔后的会道门组织未能再次复兴而渐趋消亡。

关 键 词:建国初期  会道门  消亡原因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