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假如造假的手法更高明一些……——谈“数字化“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冲击
引用本文:潘海松,陈伶俐.假如造假的手法更高明一些……——谈“数字化“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冲击[J].新闻实践,2003(7):71-72.
作者姓名:潘海松  陈伶俐
作者单位: 
摘    要:在新闻摄影"数字化"之前,一张出色的纪实照片常令人拍案叫绝。但自数码相机在摄影记者中普及后,一些"精彩"的见报照片往往会引起人们的疑问——"这张照片有没有被‘做’过?"而且这种疑问,很多情况下,只有拍摄者自己心中明白答案。伊拉克战争中,美国记者布莱恩沃斯基因假照片被炒的事,在业内及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新闻摄影真实性的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反思。2002年10月20日,杭州举行一年一度的烟花大会,图A和图B两张见报的照片是在同一个点拍摄的。很明显,B照作了假,右上方的一朵礼花看得出是通过电脑"加"上去的。因为此处已超出了烟花施放的范围,礼花不会在那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