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明清文学作品中塾师被丑化和嘲讽的原因探析
引用本文:李爽.明清文学作品中塾师被丑化和嘲讽的原因探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41-44.
作者姓名:李爽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塾师是古代承担启蒙教育的老师,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明清时期的塾师,他们因科考失意且多出身寒门,仕途上的穷困和经济上的清贫使得他们只能以舌耕为业,落魄塾师成为他们的代名词。塾师的悲惨境遇本应得到世俗的同情,但在明清文学作品中,塾师成为被丑化、嘲讽的对象。这种不谀反讽现象,既带有文人自嘲、情感共鸣因素,也具有作者童年记忆、社会观念转变等原因。

关 键 词:明清  塾师  师道尊严  世俗心态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