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太平地狱"的歌声--鲁迅《野草·失掉的好地狱》的象征意蕴
引用本文:张全之."太平地狱"的歌声--鲁迅《野草·失掉的好地狱》的象征意蕴[J].现代语文,2002(1).
作者姓名:张全之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 副教授
摘    要:对社会现实的质疑性体悟及其对人生“原点”和“终极”永不停止的追问,使鲁迅对时间和空间存在的确定性时常产生怀疑:一方面,历史上的悲剧、喜剧和闹剧在现实中轮番上演,使他感到现实对历史的重复及其与历史在本质上的相似性,于是觉得:“仿佛时间的流逝,独与我们中国无关。现在的中华民国也还是五代,是宋末,是明季”。①过去、现在、未来,似乎搅成一团,成为一种凝固而又坚硬的存在物。另一方面,人间无尽的悲苦,使他感觉如生活在地狱中一样,由此使他产生空间上的错觉:“华夏大概并非地狱,然而‘境由心造’,我眼前总充塞着重…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