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京传说与京派文化
引用本文:刘锡诚.北京传说与京派文化[J].文化学刊,2011(1):88-99.
作者姓名:刘锡诚
作者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摘    要:"非遗"普查是判断民间传说当代之命运的重要依据。在21世纪初的新一轮北京市"非遗"普查中,民间故事在"乡民社会"中依然流传如旧,然20世纪80年代学者确认的15个"北京市常见故事类型",却已无闻;民间传说则在"市井社会"中获得了新的驱动力并形成若干传说群。古都传统下的北京传说显示出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宫廷和贵族文化的影响及其延续,二是五方杂处的都市群体与市场经济所造成的市井文化的兴盛,三是北方多民族融合带来的内容和风格的多元化。北京传说以史事传说、人物传说和名胜古迹传说为主体,而风俗传说、动植物传说、宗教传说在这里比较少见。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文人墨客等历史人物,宫廷建筑、庙宇塔寺、园林景观等文化遗存以及种种史事,对于相对比较闲适的市井群体而言,比那些从事田野耕作的农民群体,更能激发出诗意的记忆和联想。北京传说以深厚的历史感、纯正的文学韵味、平民意识等与京派文化相通;京派文化的精髓或来自于民间传说。由于传说和故事大体上靠群体口传,杰出的传承者鲜见,因而被相对轻视,故而提高对其价值的认识,进行分类保护的前提。

关 键 词:市井社会  乡民社会  古都传说  京派文化  分类保护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