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相思文学中的阻隔机制及其文化意义
引用本文:刘卫英.相思文学中的阻隔机制及其文化意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作者姓名:刘卫英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摘    要:相思主体与对象两者间的"阻隔",构成了相思成立并且升华为文学主题的一个重要机制。形成相思的时空阻隔有一定量的限制,使得主体于对象的审美期待有可能处于较佳状态,保持一种"陌生感"、"新鲜感",爱情的社会价值也借此得以实现。相思阻隔的文学表现生成了一些有特色的表现模式:相思无人理解模式,愈阻隔相思愈烈模式,人不如异类模式,人宁可化异类模式,死后化为相思鸟、连理树模式。这些模式又增殖出诸多憾恨变相实现的母题。相思阻隔,有利于具体表现模式的跨文体汇通,有利于文学与现实文化心理、习俗的互渗,有利于作品中艺术思维与神秘思维相得益彰,也有利于揭示传统爱情文学的民族特色与文化成因。

关 键 词:爱情相思  阻隔机制  抒情诗  表现模式  创作心理  文化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