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探析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国有资产是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国家以各种形式向企业投资及投资收益以及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所形成的资产,是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继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日益严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据国有资产管理局资料显示,我国原有国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总额约4万亿元,80年代至今,平均每年流失约500亿元;国有信贷资产约3.4万亿元,约已流失3000多亿元。这里所谓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产权非法转变为非国有产权、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脱离国家监控、人为造成非正常灭失,以及国有产权应得收益转化为部门、单位、个人的利润。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对国家所有权的严重损害,本文力求概述各种流失途径的表现,以期于制定相应对策有所裨益。1.资源性资产流失在国有资产总量中,最为基础、份额最大的是资源性资产,共约128亿元,其流失个案多不胜数,流失总量一时尚无精确统计,其流失主要表现在:(1)滥挖乱采造成毁灭性损失。许多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展疏于合理规划、管理,在缺乏必要的勘探资料、技术、资金的条件下,以地方国营或集体为主,甚至鼓励个人盲目开采,以发展本地经济,使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