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对《陈子昂诗文编年考辨点滴》一文的意见
引用本文:韩理洲.对《陈子昂诗文编年考辨点滴》一文的意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作者姓名:韩理洲
摘    要:陈剑锋同志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四期发表了《陈子昂诗文编年考辨点滴》(以下简称《陈文》),提出了几点新见,读后获益良多,颇受启发。然而,似有一些可商榷之处。 一、由于对原诗文理解的错误,造成了编年的不当 《陈文》说,《感遇》第十八、二十两诗,“当作于刑狱既盛而酷吏又未除之际”。其主要根据是:此二诗的基本内容反映了奸党酷吏横行的世态。为此,陈同志作了这样的解释: 《感遇》十八曰:“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慨忠直之士寥寥无几,公正之道丧失殆尽;看透昏虐之道者大有人在,然而又慑于奸党酷吏之势只好缄口沉默。这种“道弊”之风,连绵已久。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表面上说低劣鄙陋之荆棘生长在皎好的园陵中,是如此不配,实质上慨叹、咀咒(应为“诅咒”)那些祸国殃民的奸党酷吏混进了把持国家命运的朝廷…… 这段文字,有两点明显的错误:一是“逶迤势已久”以下四句,本是作者感慨骨鲠之风久颓,自己忠诚报国不得器重,刚直不阿难容于世。如清代闻人谈在《古诗笺》卷十六中释此诗是如此。另一位清代学者陈沆《诗比兴笺》卷三联系陈子昂的著作和作为,对此诗笺释得更为明白: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