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构建和谐社会与工程创新——关于工程与工程创新的认识
引用本文:殷瑞钰.构建和谐社会与工程创新——关于工程与工程创新的认识[J].科学中国人,2006(5):21-25.
作者姓名:殷瑞钰
摘    要:在现代社会,工程作为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作为突破经济瓶颈、改善环境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国家安全、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的重要手段,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愈来愈突出。目前,我国各行各业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包括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在内的一批大型、特大型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改变我国未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工程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工程活动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物质面貌,工程活动对社会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工程的技术和经济问题比较重视,相比之下,对工程的广泛的社会维度的问题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常常不能准确、清晰地认识、界定和处理科学活动、技术活动,工程活动在活动主体、活动性质和制度安排上的区别与联系,忽视了对工程活动本身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这就导致了工程创新和工程教育方面的许多问题。 近年来,工程与社会的综合性研究在国内开始兴起。李伯聪教授2002年8月出版了《工程哲学导论》,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了以工程哲学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2004年12月中国工程院举办了以“工程与社会”为主题的论坛,同时还正式成立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2004年,杜澄、李伯聪主编的《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第1卷出版,这是学术界第一本专题对工程进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的论文集。目前.我国正在出现对“工程与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可喜势头,这个领域存在着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迫切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新的研究和新的探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工程创新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对“工程与社会”这个主题——特别是工程创新和工程人才问题——进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方面的许多问题正在受到学术界、工程界和有关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我们邀请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共同研讨有关问题,深化对“工程创新”、“工程人才”和“工程与社会”问题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推进对有关问题的政策研讨。编者按]

关 键 词:工程创新  现代社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和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国性学术会议  经济发展  综合性研究  工程活动  构建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