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发展肉用瘤头鸭生产
引用本文:宋正祥,刘晓艳.发展肉用瘤头鸭生产[J].贵州教育,1999(3).
作者姓名:宋正祥  刘晓艳
作者单位:福泉职业中学
摘    要:一、肉用瘤头鸭简介瘤头鸭学名麝香鸭、疣鼻栖鸭.国外称火鸡鸭、蛮鸭、巴西鸭;国内称洋鸭、番鸭、旱鸭、憨包鸭.该鸭原产于温暖多雨的南美洲,是一种不喜水、易于饲养,有一定飞翔能力的,在我国已发展成为仅次于鸡、鸭、鹅的一大禽种.又由于其肉多味美,在我国南方,已成为寻常百姓家庭逢年过节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售价近年来一直呈上涨趋势.世界上目前饲养作肉用的瘤头鸭品种主要有黑羽、白羽、黑白花羽及法国克里莫公司培育的白羽、灰羽、黑羽共六种瘤头鸭.前三种为原始种,成年体重:公鸭3.5~4千克,母鸭2~2.5千克;90日龄重:公鸭2.7~3千克,母鸭1.8~2千克;6~9月龄开产,年产蛋80~120枚,蛋重70~80克.后三种为育成的杂交种,成年体重:公鸭4.9~5.3千克,母鸭2.7—3.1千克;仔母鸭10周龄2.2~2.3千克,仔公鸭11周龄4~4.2千克;28周龄开产,年产蛋160枚,法国饲养此鸭的主要目的在于生产肥肝,一般在13周龄强制填饲玉米,经三周左右,平均肥肝可达400~500克.这种肥肝虽不及鹅肝大,但填饲期较短,耗料少,饲料转化率高,大有取代鹅肝之势.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